佛教文化
Product display
佛像銅雕廠工程案例
Cases
佛像銅雕廠定做價格答疑
Questions
聯系我們
Contact Us
八大龍王,是佛教神話中八位龍王,分別是娑竭羅龍王、修吉龍王、德叉迦龍王、阿那婆達多龍王、摩那斯龍王、優缽羅龍王、難陀龍王、跋難陀龍王。娑竭羅龍王娑竭羅龍王,又作娑伽羅龍王。娑竭羅,意譯為海。娑竭羅龍王意為“咸海之龍”。即咸海中一百七十七龍王中第七龍王也。八大龍王之一。依其所住之海而得名。今獨列此龍王者,謂是大權菩薩,位居十地之中,示現龍身,處于咸海。若降雨時,先布密云,端坐舉念,其雨普洽。常隨佛會 ...
發布時間:2025-02-22點擊量:138
哪吒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仙,梵名譯作“那拏天”,在各古書中又寫作那吒、哪叱、哪咤等,民俗信仰尊稱其為太子爺,號中壇元帥,屬五營神將,是佛道儒并尊的降魔天神。哪吒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佛教與道教的結合。哪吒最初是佛教護法神之一,后來被道教吸收并融入中國本土神話體系。在佛教中,哪吒的形象充滿暴力色彩,以三頭六臂、忿怒相示人,手持金剛杵、腳踏惡龍,職責是降妖除魔、護衛佛法。在道教中,哪吒被描繪成外貌英武的 ...
發布時間:2025-02-21點擊量:145
韋馱尊者,也叫韋馱菩薩,是佛教中著名的護法神之一。他本是印度婆羅門教神話中的天神,后來被佛教吸收為護法諸天神之一,并被譽為“神形太?!?。韋馱菩薩以善走如飛而聞名,并且在佛教中扮演著保護佛法和僧眾的重要角色。在佛教傳說中韋馱菩薩是南方增長天王手下的八大金剛之一,也是四大天王手下的三十二神將之首。其形象通常被描繪為一位身穿鎧甲、手持金剛杵的武將,威風凜凜地守護著寺院和僧眾。韋馱菩薩的法器是金剛杵,也被 ...
發布時間:2025-02-20點擊量:118
地藏菩薩,作為漢傳佛教四大菩薩之一,以“安忍不動,猶如大地,靜慮深密,猶如秘藏”著稱,其信仰在唐宋時期達到高峰。地藏信仰最早起源于南北朝時期,至唐代已經廣泛流行于民間。唐代大詩人李白在當涂所寫的《地藏菩薩贊并序》反映了當時地藏信仰的盛行。到了盛唐之后的唐末五代,由于社會動蕩,人們對地藏菩薩的信仰更為迫切,地藏菩薩成為眾生解脫和超脫的精神寄托。在唐宋時期地藏菩薩的信仰與形象經歷了顯著的發展和變化,這 ...
發布時間:2025-02-19點擊量:114
宗喀巴大師,本名羅桑扎巴,意為“善慧”,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創立者,也是杰出的佛教理論家和宗教改革者。他于1357年出生于青海湟中縣,是十五世紀初藏族著名的佛學家、哲學家、思想家和宗教改革家,被稱為“雪域賢德第一人”。宗喀巴大師出生于一個佛教家庭,3歲時接受了第四世噶瑪巴活佛的授戒,并被賜予“袞噶凝波”這一稱號,意為“慶喜藏”。后隨敦珠仁慶學習經論,7歲時被家人送往夏瓊寺,拜在高僧端智仁欽的門下,接 ...
發布時間:2025-02-18點擊量:116
五臺山是中國最有名的佛教圣地之一,也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地方。五臺山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朝,當時已有僧侶在此進行修行。五臺山的名稱源于其五座主要山峰,這五座峰各自象征著佛教中的五方佛。其中最高的是北峰,被稱為須彌峰,是文殊菩薩的道場,也是中國佛教的第一禪林。關于五臺山文殊菩薩的故事豐富多彩,有文殊菩薩顯靈之說:據傳文殊菩薩在五臺山顯現過多種形象,包括白衣金冠的美少年、騎獅子的法王、老人、童子、僧人和 ...
發布時間:2025-02-17點擊量:128
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又名“千眼千臂觀世音菩薩”,是佛教六觀音之一。據佛教典籍記載,千手觀音菩薩的千手表示遍護眾生,千眼則表示遍觀世間。據《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》中記載,觀世音菩薩在過去無量劫中,聽千光王靜住如來宣講“大悲心陀羅尼”,并發誓要利益安樂一切眾生,若不度盡眾生誓不成佛。為履行此誓愿,觀世音菩薩身體炸裂,后在無數佛、菩薩的加持下,身體再次聚攏成形,全身長出千手,每一手 ...
發布時間:2025-02-16點擊量:157
羅桑扎巴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創立者宗喀巴的本名,羅桑扎巴于1357年出生于青海湟中縣,是藏傳佛教史上杰出的學者。他創立了藏傳佛教中最大的教派——格魯派(俗稱黃教),并且對藏傳佛教進行了整頓革新,使其得以振興。羅桑扎巴的學識博大精深,他的代表作包括《著提道次第廣論》和《密宗道次第廣論》,確立了顯密并重、按次第系統修學顯密二宗的思想體系。他弘法利眾的事業被藏族人尊稱為“第二佛”。宗喀巴3歲時,第四世活佛 ...
發布時間:2025-01-23點擊量:105